下颌骨正位拍摄方法
1. 头影测量法
头影测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正位拍摄方法,患者头颅固定不动,X 射线管以 7 度的倾角从下颌骨前端射向菲林,可清晰显示整个下颌骨的形态和大小。
2. 咬合翼拍摄法
咬合翼拍摄法需要患者咬合一枚咬合翼,X 射线管从上方向下垂直射向菲林,可清晰显示下颌骨后部和下颌孔的位置。
3. 全景拍摄法
全景拍摄法是使用特制的机器对头部进行 180° 旋转拍摄,可一览整个下颌骨及其他口腔结构,但影像清晰度不如头影测量法和咬合翼拍摄法。
4. CT 扫描
CT 扫描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 X 射线对下颌骨进行多层面扫描,可获得下颌骨三维立体影像,是目前最先进的下颌骨正位拍摄方法。
5. CBCT 扫描
CBCT 扫描是一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较传统的 CT 扫描辐射剂量更低,可提供下颌骨的高分辨率三维影像,适用于精细诊断和治疗计划。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拍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通常情况下,头影测量法和咬合翼拍摄法用于常规诊断,而 CT 和 CBCT 扫描则用于精细成像和复杂的病例分析。
下颌骨正位拍摄方法
目的:显示下颌骨的全貌,评估骨性解剖结构。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头仰起约 15 度。
矢状面与 X 线束垂直。
双臂置于头部两侧。
技术参数:
kVp:65-75 kV
mAs:10-12 mAs
对焦:下颌骨颏孔水平
照射条件:
中心线:耳屏水平
中心射线垂直于矢状面
曝光距离:100 cm
防护:腹部安置铅衣
图像评价:
清晰显示下颌骨的全貌,包括骨干、下颌支、下颌角和髁突。
髁突居于颅底水平线上方,关节间隙对称清晰。
下颌骨皮质连续,无明显中断或解吸。
注意观察牙根、颌骨神经管和下颌孔。
注意事项:
患者头部保持不动,避免运动伪影。
曝光参数应根据患者体型和骨密度进行适当调整。
曝光前应去除金属物体或佩戴铅衣以避免伪影。
正确的体位和照射条件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正位像至关重要。
应用:
下颌骨骨折、脱臼、骨髓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随访。
牙颌畸形的评估和治疗计划制定。
下颌骨手术的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
下颌骨正位拍摄方法图片
目的:
评估下颌骨的形态、大小、对称性以及与颅底的关系。
体位:
仰卧位,头部正中,固定于头枕位。
中央线定位:
使用激光或铅笔在中矢状面上标记一个垂直线。
定位:
将头枕位调整至耳鼻中线与垂直线平行。
将平台倾斜 20-25 度,以使咬合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将头枕位提升,直到法兰克福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设置:
从中线的后方 2-3 cm 定位中央射线。
焦距为 70-80 cm。
kVp 为 55-60,mAs 为 10-15。
影像学特点:
下颌骨的形态、大小和对称性。
下颌骨与颅底的解剖关系。
髁突的位置和形态。
咬合平面与水平面的平行度。
注意事项:
患者应保持不动,以避免运动伪影。
正确的体位和定位对于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至关重要。
应使用适当的 kVp 和 mAs 设置以获得最佳对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