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前突,俗称“地包天”,是指下颌骨向前突出,导致下排牙齿覆盖上排牙齿。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牙齿发育异常,通常在 2-3 岁时出现。
成因
下颌前突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吮吸手指或奶嘴等不良习惯
吞咽姿势异常
颌骨发育不良
症状
下颌前突的典型症状包括:
下巴前突
下排牙齿覆盖上排牙齿
牙齿咬合异常
面部不对称
危害
如果不及时矫正,下颌前突会对儿童造成以下危害:
影响面部美观
导致牙龈疾病和蛀牙
影响咀嚼功能
造成言语障碍
影响心理健康
矫正时机
下颌前突的最佳矫正时机是儿童在 3-4 岁时。此时儿童的颌骨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更容易矫正。
矫正方法
下颌前突的矫正方法主要有:
功能矫正器:利用可摘戴的矫正器引导颌骨向后移动。
固定矫正器:使用托槽和弓线等装置将牙齿排列整齐并调整颌骨位置。
正颌手术: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正颌骨位置。
预防措施
虽然下颌前突无法完全预防,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避免让儿童吮吸手指或奶嘴
纠正儿童不正确的吞咽姿势
关注儿童的牙齿发育,及时咨询口腔医生
孩子的牙齿地包天若不及时矫治,可能会带来以下后果:
颌面畸形:地包天会导致上颌发育不足,下颌过度发育,形成面部不对称和凸嘴的情况,影响美观。
咬合问题:地包天使牙齿咬合不正,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容易产生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
言语障碍:牙齿地包天会影响舌头的运动,导致发音不清,产生言语障碍。
心理问题:严重的牙齿地包天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生长发育不良:牙齿地包天会阻碍颌骨的发育,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发育迟缓。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地包天造成的咬合不正会对颞下颌关节造成压力,导致疼痛、弹响等症状,影响咀嚼和说话。
牙齿磨损:地包天会导致牙齿错位,使牙齿更容易磨损,影响牙齿的健康和寿命。
因此,对于牙齿地包天的孩子,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矫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牙齿地包天是指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导致下牙包住上牙的错颌畸形。
对于儿童地包天,是否能自愈,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生长发育情况。
轻度地包天,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有可能自行缓解。这是因为,儿童在下颌骨发育高峰期,下颌骨向前生长速度较快,有望追赶上颌骨的发育,从而矫正地包天。
中重度地包天的自愈可能性较小。随着年龄增长,地包天可能会加重,甚至影响儿童的面部发育和咬合功能。
因此,对于中重度地包天,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的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可以通过佩戴矫治器等方式,帮助调整错位的牙齿和颌骨,改善咬合关系和面部美观。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地包天的自愈时间因人而异,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及时发现和干预地包天等错颌畸形。
儿童地包天又称反颌,是一种畸形咬合,下颌比上颌更突出。
地包天的原因
地包天的产生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因素:
1. 遗传因素:地包天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地包天,孩子也可能患有地包天。
2. 先天性因素:宫内发育异常或出生时产伤等原因可能导致下颌骨过度发育或上颌骨发育不足,从而形成地包天。
3. 不良习惯:一些不良习惯,如吮拇指、咬下嘴唇、使用不合适的奶嘴或奶瓶,可能会改变颌面骨骼的发育,导致地包天。
4.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阻碍鼻腔通气,迫使孩子用嘴呼吸。长期用嘴呼吸会改变面部颌骨的形状,导致地包天。
5. 牙齿咬合异常:当后牙出现早接触时,可能会阻止上颌骨正常发育,导致下颌骨过度发育,形成地包天。
6. 其他因素:内分泌失调、全身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颌面骨骼的发育,导致地包天。
地包天不仅影响容貌美观,还会引起一系列口腔健康问题,如咬合异常、牙齿磨损、牙龈疾病等。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地包天症状,应及时就医,采取合适的矫正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