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正常情况下是否能摸到,与个体解剖结构有关。在大多数人中,颌下腺位于下颌骨内侧,正常情况下是难以摸到的。
在一些个体中,颌下腺可能会略大或位置较浅,使之在颌下区域形成一个可触及的肿块。正常情况下,颌下腺的大小约为 2-3 厘米长,1.5-2 厘米宽,1-1.5 厘米厚。
颌下腺可活动,当吞咽或说话时,可能会感受到其移动。如果触及的肿块固定不动或质地异常,如硬结或有压痛,则可能是病理性肿块,如淋巴结肿大、肿瘤或囊肿,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颌下腺的正常大小和可触及性可能会因个体而异。因此,如果对颌下腺的大小或可触及性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进行评估。
当颌下腺正常大小却仍然摸得到时,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皮下脂肪组织较厚:皮下脂肪组织较厚的人摸起来可能会摸到质地较软、活动较好的腺体。
腺体外包膜增厚:随着年龄的增长,腺体外包膜可能会增厚,使腺体摸起来更明显。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会使腺体肿胀,但可能不会改变腺体的大小。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例如腮腺混合瘤,可能会导致腺体增大,但通常不会影响腺体的大小。
囊肿:囊肿是充满液体的囊泡,可能会在腺体内形成,使腺体摸起来更大。
大多数情况下,颌下腺正常大小但摸得到并不表明存在严重问题。但是,如果您发现腺体突然变大、质地变硬或疼痛,或者伴有其他症状,例如发烧或流脓,则建议您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进行身体检查、超声波或细针穿刺活检以确定腺体增大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仅凭摸得到的腺体并不能明确诊断任何疾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颌下腺是唾液腺的一种,位于下颌骨下缘的内側面。正常情况下,颌下腺的测量值如下:
体积:
左右腺体体积相近,范围为 4-15 毫升。
长径:
2-4 厘米
宽径:
1.5-2.5 厘米
厚径:
1-1.5 厘米
位置:
位于下颌骨下缘的内側面,紧贴下颌下动脉。
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至等回声,内部可见细小血流信号。
形态:
呈椭圆形或肾形,边界清晰,内部无包块或结石。
血流分布: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
颌下腺的测量值因个体差异而异。
超过上述参考值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患者症状综合判断。
如果发现颌下腺肿大、疼痛或血流异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颌下腺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摸到的。
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缘内侧,是一个成对的唾液腺,主要负责分泌唾液。正常情况下,颌下腺呈卵圆形,大小约为栗子大小,质地较软,表面光滑,活动性好。
通过触诊,可以摸到颌下腺。具体方法是:用食指或中指从下颌骨下缘内侧开始,沿着下颌骨边缘向外侧滑动,当手指到达下颌骨角时,即可触及颌下腺。正常情况下,颌下腺摸起来质地较软,有弹性,活动性较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如果触诊时发现颌下腺肿大、质地变硬、活动性差,或者出现疼痛、压痛等症状,则提示颌下腺可能有病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颌下腺摸起来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摸起来较明显,而有些人可能摸起来不太明显。因此,如果通过触诊不能确定颌下腺是否正常,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