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过聚焦镜后光斑大小计算
当激光束通过过聚焦透镜后,光斑会发生变化。过聚焦镜又称次衍射极限透镜,可在衍射极限以下实现更小的光斑。下面介绍如何计算过聚焦镜后光斑大小:
理论推导:
假设过聚焦透镜的焦距为f,入射光束波长为λ,光束的半径为w0。光斑的光强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其表达式为:
I(r) = I0 exp(-2r^2 / w^2)
其中,I0为光斑中心处的光强,r为径向距离,w为光斑半径(1/e^2强度下的半径)。
光斑半径计算:
过聚焦镜后光斑半径为:
w = (λ f θ / π) / (1 - θ^2)^1/2
其中,θ为过聚焦角度,θ = 1 - f / f0,f0为透镜的衍射极限焦距。
衍射极限焦距:
衍射极限焦距与波长和透镜孔径(2w0)有关:
f0 = λ k w0^2 / 2
其中,k为波矢,k = 2π / λ。
计算示例:
对于波长为532 nm的绿光激光,过聚焦透镜的焦距为100 mm,透镜孔径为5 mm,过聚焦角度为0.5。则过聚焦镜后光斑半径约为0.48 μm,明显小于衍射极限光斑半径(约为1.15 μm)。
通过计算过聚焦镜后光斑大小,可以优化激光聚焦*,实现更精细的激光加工和成像等应用。过聚焦光斑能够突破衍射极限,提高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在纳米级制造、光学显微和激光手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激光聚焦镜焦距长短的区别
激光聚焦镜是用于将激光束聚焦成一个光斑的光学元件,其焦距长度对聚焦*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焦距短的聚焦镜
聚焦光束更紧密,形成更小的光斑。
数值孔径(NA)更高,允许更高的图像分辨率。
工作距离更短,适合于近场成像或微加工。
由于衍射极限,光斑尺寸具有下限。
焦距长的聚焦镜
聚焦光束更宽松,形成更大的光斑。
数值孔径较低,导致图像分辨率较低。
工作距离更长,更适合于远场成像或非接触式应用。
光斑尺寸受衍射*较小,可以达到更大的尺寸。
在选择聚焦镜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所需的光斑尺寸和分辨率
*的工作距离
样品的高度和特性
激光束的波长和功率
一般来说,对于需要高分辨率和近场成像的应用,选择焦距短的聚焦镜。对于需要较长工作距离和非接触式应用,则选择焦距长的聚焦镜。
通过仔细考虑焦距长度对激光聚焦*性能的影响,可以优化成像或加工*的性能,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